在台灣,營造業的職災死亡率居各產業之首,其背後所承載的沉重意涵,實際上只要導入許多現有科技進入建築工地即可避免的。璽樂科技作為一跨域整合營建、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之工區智動化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創新服務之商業模式,帶動傳統營建業成功進入數位轉型,不乏的是屢屢獲獎後商機主動上門的正向循環。然接獲買家的下訂後,璽樂科技的挑戰才要開始——在工區執行新數位科技的導入!即使立意是為了維護工人們無價的生命,但僅向工人與其所代表的承包商訴求一句「安全至上!」卻遠遠不夠。璽樂科技一案著墨企業導入新科技時,必要之換位思考使用者需求的景況,進而促使工區對新科技之採納。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2期預刊,原題目為「璽樂‧平安:新科技導入的迎與拒」,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聚豐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供應鏈管理服務公司,主要的顧客為中小型製造業,服務的內容是協助中小型製造業把公司所生產的商品,在國際級的電子商務平台上架銷售,讓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到這些企業的商品,透過這種方式,中小型製造業可以不再僅是為品牌企業或是通路進行代工生產,而能夠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而採用這種去中間化的形式,有機會讓企業獲取更高的利潤。不過進行跨境銷售並非易事,因為當企業進行跨境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時,還需要對物流與海外倉儲進行適當的安排,故聚豐全球也提供在物流與海外倉儲的相關服務,讓企業進行跨境電子商務時,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更快速的將商品運送到顧客手上。 雖然有許多中小製造業都有意在電子商務平台上銷售商品,但是這樣的營運方式與原先有很大的差異,故在公司沒有相關資源的情形下,通常不會積極的投入,甚至僅在「曾經考慮」的階段就停止。因此本個案將討論聚豐全球應該要如何讓中小製造業瞭解其供應鏈整合服務的優點,並且願意採用聚豐全球的服務來進軍跨境電子商務的領域,以降低企業在進行營運轉型時的風險。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2期預刊,原題目為「聚豐全球-中小企業之電子商務供應鏈整合服務」,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個案撰寫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個案教學,教導非資訊管理專業的在職專班學生,在進入資訊管理這個專業之前,先了解資訊管理這個專業的基本概念,進而從組織「如何獵殺灰犀牛」的隱喻切入,從決策的角度理解數位化轉型跟建置管理資訊系統的真正價值,進而了解數位化企業跟傳統企業之間的真正差異所在。煇鍠實業只是在幫A客戶在機台上裝上一套「智慧電表」系統。但是實際上,它真正的價值卻是可以讓企業數位轉型,最終可以在決策的品質上更上一層,透過耗能的真實數據,持續地改善能源效率,為客戶帶來極大的價值。透過這個個案,讓同學了解什麼叫做「數位化企業」。或者從另外開發者的角度來說,什麼叫做企業的「數位轉型」。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2期預刊,原題目為「煇鍠實業-數位轉型與IOT黑盒子」,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研究以道騰國際商務中心的數位轉型案例為核心,旨在深入探討共享經濟與數位生態系下,價值網絡商業模式的演進與發展趨勢。研究方法結合結構洞、價值網絡和生態系統理論,並運用創造力、連通力、協作力、趨同力和社群聚落五要素及財務分析,對共享餐廳加入生態系的價值進行評估。研究發現,儘管在傳統財務分析下共享餐廳面臨虧損的情況,但是透過數位工具創新以及虛實數位生態系統的整合,共享餐廳能夠與共享辦公空間和共享育成中心形成互補性關係,進而產生綜效,為共享經濟生態系注入新的能量與價值。研究對於理解共享經濟與數位生態系下價值網絡商業模式的發展趨勢提供了深入的見解,對於創業者及中小企業在利用共享辦公空間、共享育成中心與共享餐廳的過程中,提供實用且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希冀對於推動共享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貢獻。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1期,P.115~141,原題目為「道騰國際商務中心—數位生態系統」,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泰能機器是一家中小型紡織繞線機製造商,創廠迄今已逾50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際,紀總經理決定導入製造執行系統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以下簡稱MES) 來進行數位轉型,並解決生產製造進度與成本難掌控,以及個別員工績效難衡量的兩大管理問題。在面臨紀董有重大影響力和三兄弟有相同決策權的前提下,紀總採迂迴戰術謀求共識,並藉由外部資源的挹注,來克服公司內部利害關係人在數位轉型議題上的阻力,順利導入MES。 本個案以利害關係人分析的概念,探討不同利害關係人對「導入MES」此計畫的影響程度。另外,透過Kotter變革八步驟脈絡引導讀者認識個案主角紀總經理在推動計畫的過程中,採取哪些合宜作為回應和協助利害關係人,特別是股東和員工,最終帶領公司成功導入MES。更進一步,讓讀者理解數位轉型對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上,如何為公司帶來效益及影響。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1期,P.83~113,原題目為「泰能機器工業—串接數位科技讓「老樹發新芽」」,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個案以中港儲運公司為例,探討其數位創新之轉型過程。中港儲運有限公司是區域性物流中心 (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R.D.C.),以臺中港為貨物 (櫃) 進出口的門戶,主要提供倉儲、貨物堆棧、理貨包裝及運輸服務等。本個案重點為分析中港儲運公司面對同業的低價競爭及資訊快速化的潮流,如何做到差異化並且拉大與同業的數位距離?而在數位轉型過程中,中港儲運公司亦面臨資訊系統要自行開發或委外的抉擇。本個案將帶領學生瞭解物流倉儲產業的環境,同時亦將使用交易成本理論,探討中港儲運公司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如何進行資訊系統開發之決策。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1期,P.57~81,原題目為「中港儲運有限公司數位轉型的挑戰—資訊服務取得之決策」,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在大環境變遷與COVID-19疫情席捲全台之際,台灣喜餅產業面臨空前的經營危機。同時,疫情爆發連帶地也改變人們的娛樂生活,包括日常生活型態產生大規模的變化與影響,最明顯的改變反應在購物行為以及付款模式上。因應防疫政策,人們為維持社交距離並避免與他人接觸,實體現金支付頻率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行動支付的普及。行動支付是目前消費者普遍使用的付款方式之一,從企業的視角而言,為迎合趨勢也廣泛導入應用相對應的收款方式,大到電商平台,小至路邊攤商隨處可見,但各產業的利潤機制不同,因而會有不同之考量面向。 個案公司緣圓坊面臨上游品牌商微薄分潤體制下,抉擇是否應導入行動支付工具以順應顧客的消費行為,或是以利潤導向維持現有收款方式的兩難困境。本個案聚焦於緣圓坊是否應導入行動支付工具之議題,運用個案內文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帶領同學了解當企業欲導入不同收款工具時所應注意及了解的會計營運分析和導入後從不同視角對企業產生的利弊得失。此外,如何透過分析結果選擇對緣圓坊最有效益的收款方式及平台的選擇,期望花費最少的平台費用「嗶」出業績最大化,「嗶」出好商機,以協助企業創造最佳利益。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1期,P.29~56,原題目為「緣圓坊—喜餅產業行動支付之抉擇」,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美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數位轉型成功,將社群行銷應用於電子商務,成立以網紅代言行銷的「美賣」(meimaii) 電商平台網站,運用創新的商業模型成功數位轉型,以網紅—信任—粉絲之購買決策演算法專利,智慧媒合超過1,500位網紅與300多家供應商,是臺灣目前最具規模與成長潛力的社群電商平台之一,2019年獲得國際數位商業創新獎金獎。 「哪些網紅特徵因素可提高銷售額?」,找出這些關鍵因素有助供應商找到適合的網紅代銷產品,進而提高銷售額。本個案教學應用訊息來源可信度理論,搭配美賣公司實際發生的電商消費行為數據,並運用大數據分析,找出網紅代言下提升粉絲信任與購買意願之關鍵因素,引導學生學習網紅—信任—粉絲間之關係,並實作運用複迴歸分析相關真實交易數據。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4卷第1期,P.1~27,原題目為「美賣科技公司數位轉型網紅電商-「粉絲:我買,因為我信任」購買決策」,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其無國界、低成本、即時性及多元互動等特點,是凱舟跨國商務溝通高度依賴的科技媒介。2019年變臉駭客利用「社交工程技巧」,獲取凱舟業務部員工電子郵件帳密,並接管其帳戶長期監看。根據與客戶往來郵件中洩漏的信息,設定縝密且合理的攻擊手法,多方交叉發信。詐騙客戶將貨款匯至其所預設的假帳戶,造成財損、客戶關係破裂和高管引咎辭職等刻不容緩的挑戰。 透過凱舟BEC攻擊始末,主旨在培養學生辨識與學會防範BEC的能力,提升資安意識。這包括理解駭客使用的技術與非技術性的手法,體會凱舟與客戶遭受經濟與非經濟面的損害。以有限資源組合有效的解決方案,強化商務經濟活動的安全,並帶來數位應用思維質變的成果。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171~200,原題目為「凱舟濾材-中小企業透過數位技術防堵BEC 詐騙」,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教學個案主要探討寧夏夜市在2019~2022年間所進行的數位轉型歷程。在缺客、缺工、缺獲利的現實下,寧夏夜市積極借助與外送平台合作、開發電商平台服務、與創新智能販賣機模式,逐步展開數位變革。數位創新背後乃是敏捷能力建構,包括對市場動態變化之客戶敏捷、由產品服務體驗設計之流程敏捷、內外部結盟之夥伴敏捷、與創新成果展現。這對台灣夜市乃至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提供借鏡,也對中小企業建構敏捷能力提出系統性建議。本個案之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思辨中小企業導入數位平台的類型化作法,針對外送、電商、智能販賣機之導入,必須考量市場需求與產品適合度,並由內部研發與外部結盟機制,設計適切的導入模式,進而有效推動數位轉型。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141~170,原題目為「美食地圖:寧夏夜市的數位轉型」,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長達近一世紀以來,全球助聽器市場九成的市占率皆由五大領導廠商主導。本個案探討後起之秀的台灣本土廠商,元健大和,是如何從一家中小型代工廠商,演變到決定停止代工,創立自我品牌,並如何利用數位轉型的機會,提出顛覆全球助聽器產業現行營運模式的雲端創新服務系統的過程。本個案期許讀者透過創業家機會發掘與辨識、交易成本理論及商業模式理論,對元健大和在歷經兩次轉型(代工轉型及數位轉型)過程中,如何產生機會辨識與歷經的關鍵決策產生共鳴,也希望能對台灣中小廠商未來進軍國際市場的數位轉型之路,提供實務的系統性思考。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109~140,原題目為「元健大和的數位轉型之路:雲端創新服務系統」,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研究個案以傳統紡織公司運用新科技AI人工智慧圖形辨識,縮短產品交期及倉庫管理庫存品的老問題為案例。本文展示一個成功的數位轉型案例。個案公司透過新科技構思解決方案和透過機器學習建構AI圖形辨識模型。過程中,著手建置數位圖庫,並形成新的商業機會。更重要的是,藉此進行新科技效果分析及財務觀點的成本效益分析的討論。據Google公司表示,和明紡織在2018年3月發表了「TEXTIP」數位布料平台,這是台灣第一個製造業投入機器學習的成功案例。自此,和明紡織逐步跨入數位轉型,除了原來的B2B商業模式之外,也因此新增B2C新商業模式。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77~108,原題目為「和明紡織導入AI 圖形辨識開創新商模」,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個體農民的資源皆有限,要靠自身力量進行農業數位化的門檻及風險皆很高,因此,政府及學術研究單位在農業數位化的轉型上扮演重要角色。 本個案描述埔里的茭白筍農藉助於大學及政府研發能量及資金,透過科學方法以LED燈取代高壓鈉燈,以科學方法及資訊科技輔助茭白筍的種植。本研究目的有三,首先,探討創新擴散的整個過程,藉由個案分析政府補助及大學對於創新初期的研發及形成的促進及後期擴散的影響。第二,不同研究單位在農作物燈照系統創新投入所形成的技術及知識外溢。最後,以創新擴散理論探討農民採用LED燈系統的溝通管道及擴散過程,藉由意見領袖農友的影響力以及創新普及所形成的社會規範,LED燈系統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社會結構擴散及普及。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47~76,原題目為「埔里的茭白筍農們—智慧LED 燈照系統」,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Abc牙醫聯盟是一個擁有13家牙醫診所的連鎖體系,為解決病人來電約診、更改時間或諮詢病情時因電話轉接失誤導致的抱怨,決定試用數位工具「牙醫管家」。但試用過程中,發現不同單位執行效果差異甚大,透過分析問題並調整操作流程,讓數位工具能貼近現場需求,並產生預期之外的效益。 個案將數位工具的導入當成是組織引進一項創新,透過Rogers(2003)的組織創新過程的五個階段,帶領學生逐步解析問題。讓學生透過個案了解企業在導入數位工具的過程中,所可能經歷到的實際情況。同時用TAM理論的輔助,說明組織如何透過各種調整作為,以強化病人、牙醫師、牙醫助理等使用者的接受程度。
本個案摘錄自《中山管理評論》第31卷第1期,P.3~46,原題目為「Abc牙醫:讓數位科技成為病人的牙醫管家」,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
本個案是以台灣搬家公司第一家創櫃成功的「巨力搬家公司」所面臨的競爭者威脅為主軸,描述在眾多競爭者中包括異業進入搬家市場,其中更有以媒合物流起家的平台公司跨足到搬家服務,且可能是符合「破壞式創新」所定義的業者。因此,面對這樣的威脅,巨力搬家公司是否應該採取平台策略來因應。平台經濟已成為現代經營模式的顯學。由於商機龐大,吸引許多平台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失敗者遠多過於成功者。因此,平台企業的經營挑戰應該不小。本個案藉由討論巨力搬家公司是否轉型平台企業的決策,來理解破壞式創新帶來的威脅、傳統搬家產業與平台企業的價值鏈模式、平台經營成功所需具備的網路效應,及巨力搬家公司在平台中應選擇何種角色定位,希望讓同學學習到平台經濟的相關知識。
本個案摘錄自《管理個案評論》第13卷第2期,P.71~93,原題目為「該不該打造搬家媒合平台?巨力搬家之角色定位」,著作財產權屬於財團法人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所有。